This YJ-18 is about 2 tons odd, dual speed, sub sonic + super sonic. Range 450km, fired from SG can sink carriers or even submarines upto Terengganu. Capable of Hi-Lo-Hi-Lo search and kill trajectory, and defense penetration while avoiding interception. US Navy standard 6 missile is same speed and range but less capable radar and 3X smaller warhead, meaning getting strike by a single YJ-18 is as lethal as getting struck by 3x Standard 6 missiles.
Why Standard 6 is so poor is because it's role is not pure anti-ship, it is also not capable of Hi-Lo-Hi-Lo seek and dive approach.
https://baike.baidu.com/item/鹰击-18反舰导弹/22333722?fromtitle=鹰击18反舰导弹&fromid=10368152#3
鹰击-18反舰导弹
编辑
同义词 鹰击18反舰导弹一般指鹰击-18反舰导弹
鹰击-18反舰导弹(英文:YJ-18 Anti-ship cruise missile[1] ,北约代号:CH-SS-NX-13[2] ,其他名称:yingji-18),是中国研制的一种亚超结合新型远程反舰巡航导弹[3] 。
鹰击-18反舰导弹在作战过程中,采用亚音速-超音速结合的弹道,具有很高突防概率和命中率,极大增大对方实施拦截的难度[4] ,装备后将会提高中国海军的制海作战实力[5-6] 。[7-8]
鹰击-18反舰导弹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开始研制,2013年左右定型,2014年左右服役。鹰击-18反舰导弹和俄罗斯的俱乐部导弹十分相似,因此被称为中国版的“俱乐部”导弹。[9-10]
中文名称
鹰击-18反舰导弹
英文名称
YJ-18 Anti-ship cruise missile
前型/级
鹰击-62反舰导弹和
鹰击-12反舰导弹[3]
研制时间
1995年代至2013年[7]
服役时间
约2014年[7]
定型时间
2013年[4]
国 家
中国
研发单位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7]
服役情况
在役[7]
导弹类型
反舰巡航导弹[2]
目录
- 1 发展沿革
- ▪ 研制背景
- ▪ 建造沿革
- ▪ 服役历程
- 2 技术特点
- ▪ 设计特点
- ▪ 弹体外型
- ▪ 攻击能力
- ▪ 制导方式
- 3 性能数据
- 4 总体评价
发展沿革
编辑
研制背景
20世纪50至60年代,中国仿制成功苏联“冥河”反舰导弹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出我国第一代反舰导弹“上游”、“海
中国反舰导弹
鹰”系列开始,中国海军反舰作战的主力就实现了导弹化,其出口版被西方称为“蚕”式,在20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期间被用来攻击商船油轮和海上舰船,仍然装备许多国家的海空军。[7]
中国此后在引进西方国家先进技术基础上研制了“鹰击-8”系列反舰导弹,其最初型号鹰击-81导弹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射程40公里,战斗部重量165千克,性能接近法国“飞鱼”MM38导弹。在该弹基础上发展了改用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鹰击-82反舰导弹,射程扩展到120-160千米。进入21世纪,该弹的最新改进型鹰击-83反舰导弹成为中国海军舰艇的主力反舰导弹。此外中国在
长剑-10巡航导弹基础上发展了
鹰击-62反舰导弹,该弹类似美国“战斧”,射程在300千米以上,战斗部达到450千克,装备了
052C型驱逐舰,且在岸防导弹部队中已列装用于取代“上游2号”等老式导弹。[7] 中国也发展了前后几代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其中近期装备轰-6系列轰炸机和歼轰-7B飞机的
鹰击-12反舰导弹采用来源
俄罗斯3M-54巡航导弹
于俄3M80“白蛉”导弹的技术,全程超音速低空飞行,平均飞行速度超过2倍音速,射程160-200千米,是中国主力的空射反舰导弹。[4]
中国的“海鹰”反舰导弹系列过于老旧,不堪使用,已经陆续退役。“鹰击-8”系列导弹的165千克战斗部威力略有不足,且该系列导弹全程亚音速飞行,突破战舰防空系统的拦截概率较低。在攻击地面目标的“长剑”巡航导弹基础上开发来的鹰击-62导弹存在着飞行速度过慢的问题,最大飞行速度只有0.7倍音速,对于反舰导弹来说飞行速度过低,难以突破敌方严密的防御。全程超音速飞行的鹰击-12导弹体积过大,外形不规则,需要大型发射筒才能装备在舰艇上,且要求舰艇吨位要达到8000吨以上。[7]
建造沿革
1993年,俄罗斯在莫斯科航展上首次展出了诺瓦托尔设计局研制的
3M-54巡航导弹(又称“口径”,北约称SS-
3M-54巡航导弹-91RE1潜射型
N-27,出口型称俱乐部)。[11]
1994年,中国海军从俄罗斯购买的
636型潜艇上,引进了3M-54巡航导弹的潜射版本,对该导弹的性能、实际服役评价满意,于是以其设计原理为基础,开始研制新一代通用反舰导弹,2000年前后,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开始立项研制,2013年正式定型为鹰击-18反舰导弹。[11]
鹰击-18反舰导弹可以垂直/共架/热发射,因此已经发展了多个型号,包括最初的YJ-18舰舰发射型、YJ-18A舰舰垂直发射型,YJ-18B潜舰发射型[12] ,还有岸舰型[13-14] ,[7] 同时还发展了潜射和舰射的远程对陆巡航导弹型号[14] 。[7] [15-16]
服役历程
鹰击-18反舰导弹已装备在中国
052D型驱逐舰、
093型攻击核潜艇、
039型潜艇和
055型驱逐舰等主要舰艇上。[11] [16]
技术特点
编辑
设计特点
鹰击-18反舰导弹以3M-54巡航导弹为基础,但基本结构设计与3M-54完全不同,只是尺寸和采用的增程、突
3M-54巡航导弹系列型号(5张)
防原理相仿。3M-54导弹采用了固体火箭助推器+小型弹用涡扇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推进系统[1-3] ,是一种双极双速导弹,由亚音速巡航段和超音速突防段两个弹体串联而成,既有亚音速反舰导弹的航程优势,又有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突防能力,而且由于弹体紧凑,十分适合在各种平台上发射,俄罗斯已经发展了潜射、舰载垂直发射、空射型,除了“双速制”模式的导弹外,也有采用全程亚音速飞行的型号。[11]
鹰击-18导弹集成俄罗斯3M-54导弹的各项有点,克服了中国在役的各型导弹的缺陷,同时保持了优势,具备了“水下发射、亚超结合”的特性。鹰击-18导弹采用了比3M-54“俱乐部”导弹更加先进的的特性,采用了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飞行控制和引导技术,提高了导弹的“智能化”程度,使导弹攻击目标的效率更高,抗电子干扰能力强[12] ,并非简单仿制。[7] [9]
战斧巡航导弹或者鹰击-62导弹,为重型反舰导弹,为其提高射程和威力提供了空间。[17-18]
弹体外型
鹰击-18反舰导弹
鹰击-18反舰导弹采用长细比较大的一字形弹体,弹头呈尖锥型;中段为圆柱形,尾部为圆柱体;弹身中部装有一对折叠的平直弹翼,在发射后展开;腹部涡扇发动机进气口也为埋入[1] 式,进气口后方的弹尾部装有十字形折叠弹翼,涡轮喷气发动机尾喷口后面串联固体火箭助推器;发射前该导弹外形就是一个直径约0.5米的圆柱体。[17-19]
攻击能力
鹰击-18反舰导弹尽管战斗部重量只有约160千克,但因其攻击末段将近3倍音速的动能,一枚导弹就可重创
华罗庚号试验舰上的鹰击-18发射装置
排水量5000吨以上的驱逐舰。[11] 该导弹的巡航飞行速度约为0.8倍音速,最低飞行高度5米,比鹰击-62导弹更加适合打击海上运动中的舰艇目标[7] [15] 。鹰击-18导弹也有全程亚音速飞行的型号,两种型号的导弹混合发射,可以让敌方舰艇面对速度不同但几乎同时到来的两拨目标,给其火力分配造成困难[13-14] 。[7] [15]
制导方式
鹰击-18反舰导弹采用中继惯性加末段主动雷达制导方式,在舰载垂直发射系统垂直升空后,利用其尾部的燃
鹰击-18导弹攻击模式图
气舵迅速转向,固体火箭助推器完成助推任务后被抛离;紧接着弹体后部的涡扇发动机点火,使导弹进入亚音速超低空巡航阶段,这样可以减轻重量,减少燃料消耗,并增加射程;在导弹巡航的过程中可以自适应超低空掠海飞行[12] ,利用数据链对导弹进行弹道修正,以改变导弹的攻击弹道或者攻击目标[17-18] ;在巡航末段,导弹爬升通过主动雷达再次确认目标,待涡扇发动机燃料耗尽后再次被抛离,分离出来的前部弹体是一个独立的“小导弹”,该导弹采用一个
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动,航程可达40千米[16] ,将以超音速低空掠海攻击目标。[17-18] [20] 子母导弹分离时,两者的速度和雷达反射面积截然不同,给防御方雷达的截获、跟踪、锁定和火控系统解算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9] [5] 另外鹰击-18导弹还能够通过实施重力加速度为10G的蛇形转弯和垂直机动,进行大空域复杂弹道突防。[17-18] [21]
性能数据
编辑
弹体参数
弹长 大于8米
弹径 小于0.53米
翼展 /
弹重 大于2吨
战斗部 约140-160千克[16] (一说200-250千克)
导弹射程
约400千米(一说540千米[3] )
最大速度
约0.8马赫(巡航段)
约2.5-3马赫(末端突防)
巡航高度 最低约5米[3-4]
推进系统 固体火箭助推器+小型弹用涡扇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1]
制导方式 中继惯性+末段主动雷达制导方式,巡航期间利用数据链对导弹进行修正[17-18]
发射方式 海基舰射和潜射,可空基[1]
总体评价
编辑
鹰击-18反舰导弹既具有亚音速导弹射程远、起飞质量小的优点,又具有超音速导弹高速易突防的性能,在一
鹰击-18反舰导弹发射
定程度上代表着未来反舰导弹的发展方向。这种“亚音速+超音速”结合的方式还不是真正的亚超结合,未来的亚超结合反舰导弹是指在整个导弹飞行过程中根据海战环境、敌方抗击情况以及电子干扰程度,可以适时的改变导弹的速度,使之既满足射程的需要,又满足海战环境的变化
(环球网)[17-18] 。[20]
鹰击-18反舰导弹作为一种重型反舰导弹,可以提高大型水面舰艇的攻击力,尤其是在中国
052D型驱逐舰上采用了导弹全部垂直发射的设计,更加适合装备鹰击-18导弹的垂直发射型号。中国海军的“华罗庚”号试验舰上也出现了鹰击-18的倾斜式发射箱,未来所有大中型水面作战舰艇将换装鹰击18导弹,将会提高中国海军与拥有大量重型水面舰艇的对手作战时获胜的机会。
(观察者网)[7-8]
鹰击-18反舰导弹完美地解决了反舰导弹超音速和亚音速的矛盾,美国海军情报部门曾评估这种导弹为“最接近完美的反舰导弹”。但该弹也有自己的缺点,首先是结构复杂,成本高,由于比普通导弹多一级发动机,所以结构要比单纯亚音速或者超音速反舰导弹要复杂的多。导弹长度超过8米,限制了在潜艇上垂直发射,只能在大中型水面舰艇上应用。
(腾讯网)[11]
鹰击-18反舰导弹可以系列化发展,逐渐替代中国现有的各型反舰导弹,统一反舰武器型号,提高了通用性,简化了后勤保养标准。
(三海一核科普网)[7] [13-15]
鹰击-18反舰导弹的广泛部署和远射程,将增强中国对美国海军水面舰艇实施多向立体导弹攻击的能力。这种攻击将对舰载防御系统构成严峻的挑战,而且鹰击-18的超音速冲刺能力使得一些导弹最终会突破美国舰艇导弹防御系统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中国拥有各种类型的反舰导弹,可在近海及其以外海域具备多层反介入能力,而鹰击-18只是其中的一个型号。在美国的一些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看来,中国不断增强的反舰巡航导弹实力,也意味着突破美国海军防御体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科普中国)[16]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8)

3M-54巡航导弹...(5)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