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oined
- Sep 24, 2008
- Messages
- 2,144
- Points
- 0
How smart people do it ... PRC immigrants help boost S'pore businesses expansion in China
When you love PRC, business is good and life is good
http://www.zaobao.com.sg/xhd/pages1/xhd120227.shtml
新移民构筑桥梁 助本地企业展翅海外
(2012-02-27)
旅居本地多年的新移民,既熟悉本地运作,又通晓原住地的作业方式,在本地企业进军海外的过程中扮演着积极角色。近月里,先后有三家本地公司:佳乐富、伟思娱乐和Gushcloud获得“风和投资管理”的注资。这家本地投资公司正是由来自中国的新移民管理,他们的双文化背景成为联系两地市场的桥梁。
企业想要抓住更多市场机遇,就要敢敢走出去,但“出走”谈何容易?
在本月17日政府刚公布的2012财政预算案中,如何通过重组经济来维持发展是两大主旋律之一,而重组经济的一个做法就是助企业一臂之力,乘风全球化,展翅海外。不过,进军海外市场并非容易事,资金只是一方面。想要当“过江龙”的企业需要建立人脉,深谙当地文化,才不会“水土不服”。
旅居本地多年的新移民,由于既熟悉本地运作,又通晓原住地的作业方式,也许可以在本地企业进军海外的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近月里,先后就有三家本地公司获得同一家本地投资公司注资,而这家投资公司正是由来自中国的新移民管理,而他们的双文化背景也成为联系两地市场的桥梁。
风和投资管理看好新加坡品牌食品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图为佳乐富董事经理庄莉娟(左)与风和总裁胡猛。
庄莉娟:找到好的合作人,少走冤枉路
佳乐富食品工业(JR Foodstuff Industries)是一家已经在本地经营十余年的食品制造商,以“佳宴”为品牌为餐馆、超市及家庭提供简单便利的快熟佳肴。近年来中国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佳乐富董事经理庄莉娟看到了商机,希望打入中国市场。
庄莉娟说:“进军海外不只需要足够的资金,还需要对当地的市场十分了解,清楚那边的做事方式。拿食品业来说,其他国家有关食品业的法规条例会和新加坡不同。比如,在中国,并不是拿一个准证就可以在食品行业中跨越不同领域,做工厂的不能经销,要跨界就要申请不同牌照。像这些细节都要搞清楚。如果能找到好的合作人把你带入那个市场,就会少走很多冤枉路。”
几个月前,庄莉娟和本地挂牌的风和投资管理(F&H Fund Management)结缘,后者看好新加坡品牌食品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很快决定注资逾千万新元,成为佳乐富的股东。
庄莉娟说:“之前就有意进军中国市场,于是托一些朋友物色合作伙伴,认识了风和。找生意伙伴就像结婚,彼此要有默契,只有目标一致才容易做事。风和是新加坡的公司,管理者是新移民,对新加坡企业熟悉,和他们交流我觉得很舒服,没有隔阂。如果直接在中国找一个合作伙伴,就未必能有这样的默契。”
李偲菘:发展中国业务,寻找新的音乐的出口
说到李伟菘音乐学校,想必都不陌生。无独有偶,由知名制作人李偲菘、李伟崧二人创办的“伟思娱乐”(Wise Entertainment),也获得风和投资管理注资,发展在中国的业务。预计下个月,李伟崧音乐学校将来到北京,目前已经开始在中国大陆招生。
音乐制作人李伟菘(左)和李偲菘在中国相对复杂的运作环境里,显得有点水土不服。
李偲菘通过电话告诉《新汇点》:“几年前唱片产业已经开始走下坡,我和伟崧当时就感到,我们没有办法再靠唱片,得寻找新的音乐的出口。于是我们开始在新加坡办学校,但是新加坡市场很小,而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从来就不在新加坡。08年,我们开始在中国寻找机会,因为中国是华语音乐的重要市场。”
然而,音乐人出身的李偲菘、李伟崧毕竟不是生意老手,在中国相对复杂的运作环境里总显得有点水土不服。08年至10年间,伟思娱乐和中国大陆一家媒体公司合作,经营李伟菘音乐课室,虽培养出不少音乐人才,但运作上并不是一帆风顺。
李偲菘说:“还是有文化差异。我们是过江龙,对环境还不够熟悉。那两三年里和当地企业合作,进展就不是很顺,因为思想概念有时真的不太契合。”
风和正是在这个时间出现。谈到与风和的合作,李偲菘说:“风和总裁胡猛在新加坡生活了八年多,很知道新加坡企业的优缺点,同时又熟悉中国人的作业方式。我摸着良心说,他和董事长吴炯是特别专业的生意人。风和进来后,我们也变得更系统更有规划了。风和有很多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成长,让我们事半功倍。他们两位也常在背后指点我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如何做事,如何带领团队。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
除了已有十多年经验的食品公司,和早已是华语歌坛金字招牌的伟菘偲菘兄弟,风和还相中了一位由本地年轻人创建的网络公司。
夏光远:Gushcloud打开通往中国大门
夏光远(蓝衣者)和Gushcloud工作团队。
就在上星期五,风和投资管理与一家名叫“Gushcloud”的起步公司正式签署了投资协议。年仅28岁的夏光远是公司总裁,也是创办人之一。不久前,夏光远经由他人介绍结识了风和董事长吴炯,并博得后者赏识。很快,风和便决定投资给这家起步公司。夏光远说:“我们对于这个合作十分开心,很兴奋。我们很荣幸能够获得风和的投资。”
Gushcloud(gushcloud.com)是一个帮助客户吸引粉丝,同时以现金或礼品奖励这些粉丝的网站。作为一家网络企业,Gushcloud很自然地放眼国际。夏光远说:“我们将Gushcloud定位为一个国际网络广告与营销平台。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时间和努力,更需要资源。风和作为我们的投资人,给予我们拓展业务的资金,我们很快将利用这笔资金开发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美国和澳大利亚,相信接下来的9个月就可以一步步实现。除此之外,吴炯和胡猛也带给我们很多生意联络网,帮助我们开拓新领域,尤其是中国市场,为Gushcloud打开通往中国的大门。”
进军中国的幕后推手
佳乐富、伟思娱乐、Gushcloud三家本地公司进军外国的幕后推手风和投资管理,约两年多前在新加坡成立,前身是凤凰基金管理。公司总部设在新加坡,在上海有分部,共有15名员工。董事长吴炯是中国知名的阿里巴巴集团前首席技术官,也是雅虎创始团队之一;而总裁胡猛则是有着20多年丰富投资经验的资深投资家。
五年多前成为新加坡公民的胡猛介绍说:“中国新移民在这边的投资公司,多是投资外国企业,而我们则选择本地企业。”风和目前已向上述三家公司共投资约1700万新元。
据了解,由新移民创办的投资公司却“偏心”于本地企业,风和还是头一个。眼光为何如此独到?胡猛笑着说:“我这真的是把在中国的‘忧国忧民’带到这边来了!”
上星期,在位于诺维那办公楼的风和投资管理总部见到了胡猛,原本要谈他个人的移民经历,却因他时刻不停歇的思国忧国变成了一番政经谈话。
胡猛说:“新加坡现在年国内生产总值大约2000多亿,如果靠低端服务业,很难维持。想要提高人均产值,就需要投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淡马锡控股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吉宝置业和嘉德置地也都做得不错,但私营企业相比之下就不够好。想要持续经济增长,就要让企业走出去,好过把企业带进来。新加坡企业有很多走出去的天生优势,和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都有文化相似性。”
胡猛认为,如果总是把外面的企业带进来,“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做事,会给这里的生活环境带来冲击。“你看现在新加坡人山人海,公共交通、土地等资源都在受到负面影响。想让经济继续增长,确实要提升价值链,减少对外劳的依赖,多引进高人均产出的行业人才。”
四个字──“投资立国”。已经有20多年投资经验的胡猛,还真是三句不离本行。胡猛说,目前风和还在寻找更多本地公司,希望为他们提供资金和进军中国市场所需要的一些诀窍。
“资本加上China know-how,我们相信更多本地企业能走出去。”
胡猛:希望儿子在新加坡扎根
五年前拿到公民权的胡猛,积极参与基层活动,回馈社会。刚过去的华人新年里,他也为老人派红包。
2004年,胡猛来到新加坡。一来,就爱上了这里。
爱这里什么呢?在这里生活了八年,五年前拿到公民权的胡猛一时回答不出这个问题:“也说不上是因为什么,就是很舒服吧,就像和爱的人在一起久了,也说不出喜欢对方什么。大概就是一种‘平淡是真’。”
今年43岁的胡猛来自四川,在中国大陆走南闯北十余载,也在香港台湾,以及英国美国都生活过。比较诸多地方,胡猛说:“全球最适合华人居住的地方,我觉得就是新加坡。文化接近,法律环境可靠,新加坡人对中国大陆人也是这些地方中最友善的。”
作为投资者,胡猛也认为新加坡的投资环境好,“跟别的地方比,这里的政府高效到位也透明,高层公务员也谦逊,没有架子。”
积极参与基层活动
平日里,在圣淘沙停有一艘私家游艇的胡猛喜欢出海,或者打高尔夫球。此外,他也积极参与基层活动,刚过去的华人新年里,他也为老人派红包,之前也参加诸如慈善高尔夫等公益活动。
要说在这里的生活曾有什么让他头痛的事情,大概就是儿子的教育了。很多新移民都赞赏本地教育系统,但这位父亲却不以为然。先后为儿子在本地换了好几所小学的胡猛,最终还是把今年9岁的儿子送到了英国上小学。
原因倒也简单──让儿子全面、快乐地成长。“我觉得新加坡的补习文化泛滥,小学生的学业压力太大,补习费用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不是小数目。我觉得新加坡的大学教育相当好,中学差之,小学教育再差一些。不是说不好,只是不够好。也许是我太挑剔了吧。”
胡猛为了给儿子选小学可谓做足了功课,研究了甚至包括德国在内很多国家的教育系统。他说:“你看本地中小学,一口气好几节课一起上,小孩子哪可能那么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呢,换了我们大人也不行啊!虽然这里有课外活动,但比起国外还是太少了,对学业太过重视,不足以全面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不过,虽然儿子现在英国读书,之后这位老爸已盘算着送儿子到美国念大学,但最终胡猛还是希望儿子能回到亚洲深造,在新加坡扎根。
胡猛笑着说:“这里环境用人唯贤,社会相对公平。我常和朋友开玩笑说,我儿子在这里当总理的机会大一些,比他在中国能当上总理的机会大!”
When you love PRC, business is good and life is good
http://www.zaobao.com.sg/xhd/pages1/xhd120227.shtml
新移民构筑桥梁 助本地企业展翅海外
(2012-02-27)
旅居本地多年的新移民,既熟悉本地运作,又通晓原住地的作业方式,在本地企业进军海外的过程中扮演着积极角色。近月里,先后有三家本地公司:佳乐富、伟思娱乐和Gushcloud获得“风和投资管理”的注资。这家本地投资公司正是由来自中国的新移民管理,他们的双文化背景成为联系两地市场的桥梁。
企业想要抓住更多市场机遇,就要敢敢走出去,但“出走”谈何容易?
在本月17日政府刚公布的2012财政预算案中,如何通过重组经济来维持发展是两大主旋律之一,而重组经济的一个做法就是助企业一臂之力,乘风全球化,展翅海外。不过,进军海外市场并非容易事,资金只是一方面。想要当“过江龙”的企业需要建立人脉,深谙当地文化,才不会“水土不服”。
旅居本地多年的新移民,由于既熟悉本地运作,又通晓原住地的作业方式,也许可以在本地企业进军海外的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近月里,先后就有三家本地公司获得同一家本地投资公司注资,而这家投资公司正是由来自中国的新移民管理,而他们的双文化背景也成为联系两地市场的桥梁。
风和投资管理看好新加坡品牌食品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图为佳乐富董事经理庄莉娟(左)与风和总裁胡猛。
庄莉娟:找到好的合作人,少走冤枉路
佳乐富食品工业(JR Foodstuff Industries)是一家已经在本地经营十余年的食品制造商,以“佳宴”为品牌为餐馆、超市及家庭提供简单便利的快熟佳肴。近年来中国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佳乐富董事经理庄莉娟看到了商机,希望打入中国市场。
庄莉娟说:“进军海外不只需要足够的资金,还需要对当地的市场十分了解,清楚那边的做事方式。拿食品业来说,其他国家有关食品业的法规条例会和新加坡不同。比如,在中国,并不是拿一个准证就可以在食品行业中跨越不同领域,做工厂的不能经销,要跨界就要申请不同牌照。像这些细节都要搞清楚。如果能找到好的合作人把你带入那个市场,就会少走很多冤枉路。”
几个月前,庄莉娟和本地挂牌的风和投资管理(F&H Fund Management)结缘,后者看好新加坡品牌食品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很快决定注资逾千万新元,成为佳乐富的股东。
庄莉娟说:“之前就有意进军中国市场,于是托一些朋友物色合作伙伴,认识了风和。找生意伙伴就像结婚,彼此要有默契,只有目标一致才容易做事。风和是新加坡的公司,管理者是新移民,对新加坡企业熟悉,和他们交流我觉得很舒服,没有隔阂。如果直接在中国找一个合作伙伴,就未必能有这样的默契。”
李偲菘:发展中国业务,寻找新的音乐的出口
说到李伟菘音乐学校,想必都不陌生。无独有偶,由知名制作人李偲菘、李伟崧二人创办的“伟思娱乐”(Wise Entertainment),也获得风和投资管理注资,发展在中国的业务。预计下个月,李伟崧音乐学校将来到北京,目前已经开始在中国大陆招生。
音乐制作人李伟菘(左)和李偲菘在中国相对复杂的运作环境里,显得有点水土不服。
李偲菘通过电话告诉《新汇点》:“几年前唱片产业已经开始走下坡,我和伟崧当时就感到,我们没有办法再靠唱片,得寻找新的音乐的出口。于是我们开始在新加坡办学校,但是新加坡市场很小,而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从来就不在新加坡。08年,我们开始在中国寻找机会,因为中国是华语音乐的重要市场。”
然而,音乐人出身的李偲菘、李伟崧毕竟不是生意老手,在中国相对复杂的运作环境里总显得有点水土不服。08年至10年间,伟思娱乐和中国大陆一家媒体公司合作,经营李伟菘音乐课室,虽培养出不少音乐人才,但运作上并不是一帆风顺。
李偲菘说:“还是有文化差异。我们是过江龙,对环境还不够熟悉。那两三年里和当地企业合作,进展就不是很顺,因为思想概念有时真的不太契合。”
风和正是在这个时间出现。谈到与风和的合作,李偲菘说:“风和总裁胡猛在新加坡生活了八年多,很知道新加坡企业的优缺点,同时又熟悉中国人的作业方式。我摸着良心说,他和董事长吴炯是特别专业的生意人。风和进来后,我们也变得更系统更有规划了。风和有很多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成长,让我们事半功倍。他们两位也常在背后指点我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如何做事,如何带领团队。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
除了已有十多年经验的食品公司,和早已是华语歌坛金字招牌的伟菘偲菘兄弟,风和还相中了一位由本地年轻人创建的网络公司。
夏光远:Gushcloud打开通往中国大门
夏光远(蓝衣者)和Gushcloud工作团队。
就在上星期五,风和投资管理与一家名叫“Gushcloud”的起步公司正式签署了投资协议。年仅28岁的夏光远是公司总裁,也是创办人之一。不久前,夏光远经由他人介绍结识了风和董事长吴炯,并博得后者赏识。很快,风和便决定投资给这家起步公司。夏光远说:“我们对于这个合作十分开心,很兴奋。我们很荣幸能够获得风和的投资。”
Gushcloud(gushcloud.com)是一个帮助客户吸引粉丝,同时以现金或礼品奖励这些粉丝的网站。作为一家网络企业,Gushcloud很自然地放眼国际。夏光远说:“我们将Gushcloud定位为一个国际网络广告与营销平台。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时间和努力,更需要资源。风和作为我们的投资人,给予我们拓展业务的资金,我们很快将利用这笔资金开发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美国和澳大利亚,相信接下来的9个月就可以一步步实现。除此之外,吴炯和胡猛也带给我们很多生意联络网,帮助我们开拓新领域,尤其是中国市场,为Gushcloud打开通往中国的大门。”
进军中国的幕后推手
佳乐富、伟思娱乐、Gushcloud三家本地公司进军外国的幕后推手风和投资管理,约两年多前在新加坡成立,前身是凤凰基金管理。公司总部设在新加坡,在上海有分部,共有15名员工。董事长吴炯是中国知名的阿里巴巴集团前首席技术官,也是雅虎创始团队之一;而总裁胡猛则是有着20多年丰富投资经验的资深投资家。
五年多前成为新加坡公民的胡猛介绍说:“中国新移民在这边的投资公司,多是投资外国企业,而我们则选择本地企业。”风和目前已向上述三家公司共投资约1700万新元。
据了解,由新移民创办的投资公司却“偏心”于本地企业,风和还是头一个。眼光为何如此独到?胡猛笑着说:“我这真的是把在中国的‘忧国忧民’带到这边来了!”
上星期,在位于诺维那办公楼的风和投资管理总部见到了胡猛,原本要谈他个人的移民经历,却因他时刻不停歇的思国忧国变成了一番政经谈话。
胡猛说:“新加坡现在年国内生产总值大约2000多亿,如果靠低端服务业,很难维持。想要提高人均产值,就需要投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淡马锡控股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吉宝置业和嘉德置地也都做得不错,但私营企业相比之下就不够好。想要持续经济增长,就要让企业走出去,好过把企业带进来。新加坡企业有很多走出去的天生优势,和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都有文化相似性。”
胡猛认为,如果总是把外面的企业带进来,“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做事,会给这里的生活环境带来冲击。“你看现在新加坡人山人海,公共交通、土地等资源都在受到负面影响。想让经济继续增长,确实要提升价值链,减少对外劳的依赖,多引进高人均产出的行业人才。”
四个字──“投资立国”。已经有20多年投资经验的胡猛,还真是三句不离本行。胡猛说,目前风和还在寻找更多本地公司,希望为他们提供资金和进军中国市场所需要的一些诀窍。
“资本加上China know-how,我们相信更多本地企业能走出去。”
胡猛:希望儿子在新加坡扎根
五年前拿到公民权的胡猛,积极参与基层活动,回馈社会。刚过去的华人新年里,他也为老人派红包。
2004年,胡猛来到新加坡。一来,就爱上了这里。
爱这里什么呢?在这里生活了八年,五年前拿到公民权的胡猛一时回答不出这个问题:“也说不上是因为什么,就是很舒服吧,就像和爱的人在一起久了,也说不出喜欢对方什么。大概就是一种‘平淡是真’。”
今年43岁的胡猛来自四川,在中国大陆走南闯北十余载,也在香港台湾,以及英国美国都生活过。比较诸多地方,胡猛说:“全球最适合华人居住的地方,我觉得就是新加坡。文化接近,法律环境可靠,新加坡人对中国大陆人也是这些地方中最友善的。”
作为投资者,胡猛也认为新加坡的投资环境好,“跟别的地方比,这里的政府高效到位也透明,高层公务员也谦逊,没有架子。”
积极参与基层活动
平日里,在圣淘沙停有一艘私家游艇的胡猛喜欢出海,或者打高尔夫球。此外,他也积极参与基层活动,刚过去的华人新年里,他也为老人派红包,之前也参加诸如慈善高尔夫等公益活动。
要说在这里的生活曾有什么让他头痛的事情,大概就是儿子的教育了。很多新移民都赞赏本地教育系统,但这位父亲却不以为然。先后为儿子在本地换了好几所小学的胡猛,最终还是把今年9岁的儿子送到了英国上小学。
原因倒也简单──让儿子全面、快乐地成长。“我觉得新加坡的补习文化泛滥,小学生的学业压力太大,补习费用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不是小数目。我觉得新加坡的大学教育相当好,中学差之,小学教育再差一些。不是说不好,只是不够好。也许是我太挑剔了吧。”
胡猛为了给儿子选小学可谓做足了功课,研究了甚至包括德国在内很多国家的教育系统。他说:“你看本地中小学,一口气好几节课一起上,小孩子哪可能那么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呢,换了我们大人也不行啊!虽然这里有课外活动,但比起国外还是太少了,对学业太过重视,不足以全面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不过,虽然儿子现在英国读书,之后这位老爸已盘算着送儿子到美国念大学,但最终胡猛还是希望儿子能回到亚洲深造,在新加坡扎根。
胡猛笑着说:“这里环境用人唯贤,社会相对公平。我常和朋友开玩笑说,我儿子在这里当总理的机会大一些,比他在中国能当上总理的机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