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 addresses are NOT logged in this forum so there's no point asking. Please note that this forum is full of homophobes, racists, lunatics, schizophrenics & absolute nut jobs with a smattering of geniuses, Chinese chauvinists, Moderate Muslims and last but not least a couple of "know-it-alls" constantly sprouting their dubious wisdom. If you believe that content generated by unsavory characters might cause you offense PLEASE LEAVE NOW! Sammyboy Admin and Staff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your hurt feelings should you choose to read any of the content here.

    The OTHER forum is HERE so please stop asking.

interview of CSM with Taiwan media

red amoeba

Alfrescian (Inf)
Asset
interesting interview given by CSM in May 2011.

-===



台籍律師陳碩茂:用人生下半場 打破一黨獨大

因為,五月七日的新加坡國會大選,執政的人民行動黨雖然保住政權,得票率卻從○六年的六成七下滑到六成。總理李顯龍召開閉門會議檢討,指出「執政黨失去年輕選民支持」。也有人指出,流失的票源不只是年輕人,還有中低收入階層。這些選民認為政府太偏袒企業,不願給中低階層更多支援。


這些人支持的,正是取得新加坡史上最多國會席位(六席)、雖敗猶榮的在野黨—工人黨。


而在當選的六席中,最受矚目的新科議員,就是台裔律師陳碩茂。


今年五十歲的的陳碩茂,在台灣出生,十一歲時移民新加坡,高中畢業後出國留學,成為哈佛、牛津、史丹佛等頂尖大學畢業的法學博士,以及美國知名的達維律師事務所(Davis Polk & Wardwell)合夥人,專攻國際金融併購。


去年,他協助中國農民銀行完成史上籌資額最大的海外IPO,金額高達二二○億美元,被《美國律師》雜誌選為二○一○年「年度最佳交易律師」(dealmakers of the year)之一。


但是,攀上事業頂端的陳碩茂,卻毅然在今年投入新加坡國會大選,而且拒絕了執政黨的網羅,選擇代表反對黨出征,成為影響李光耀正式交班的關鍵少數。

[FONT=&#26032]「在我這一行(律師)裡,我有機會完成了全世界最大、最複雜、數一數二的項目,不管誰來問我,我已經有得交代,」他告訴《聯合早報》,「人生下半場,應該做一些有其他意義、同樣有挑戰性的事情。」[/FONT][FONT=&#26032]上週,陳碩茂接受《天下雜誌》專訪,說出他與台灣的深厚淵源,也傾吐決定從政的心路歷程。[/FONT][FONT=&#26032]
我們家的祖籍,是台灣屏東縣林邊鄉的一個漁村,我在屏東成長,小學三年級搬到台北,待了兩年。當時念安和路上的立人小學,住在南京東路的武昌新村,每天坐校車上學。我還記得,那時候學校的附近有很多稻田,今天都不一樣了,變成了遠企等大樓。[/FONT]
[FONT=&#26032]我們的老家一直都在屏東,不過那邊因為抽地下水,地層都下陷,老家的三合院都不能住了。今年清明節,我父母親還回去掃墓,親戚們也都在那裡,表兄弟、表姊妹、堂弟,大家都在,也因這樣,我始終覺得跟台灣感情深厚。[/FONT][FONT=&#26032]前幾年,因為工作上的需要,我還滿常回台灣。台灣企業在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ADR)和海外可轉債(ECB)時,我們的事務所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FONT][FONT=&#26032]台灣第一個發行的是中鋼,後來還有亞泥。當年我們就代表中鋼,由於是首開先例,過去也沒有法規,政府在制定相關法規時,我們還提供了一些資訊和意見,包括外國通常是怎麼制定的。後來碰上金融改革,遠東、玉山、中國信託、台新這些銀行要做發行的時候,我們都有參與。

[/FONT]

然後是科技業。台灣本來就是科技業最多,可能也最缺錢,就像施振榮先生所講的微笑曲線,如果你位在最下端,利潤最低,就表示花的錢最多,到海外融資的要也最大,因為蓋廠動輒就需要很多錢。


所以,從做設計的威盛、做foundry的台積電、做封裝的日月光、做系統的宏碁、華碩,一直到鴻海,我們都參與過。一路走來,現在台灣企業發行海外債券,已經是家常便飯了。


台灣養了我們家好幾代


幾年前我還想過,台灣這個島,真的養了我們好幾輩的人,至少我們家是這樣,以前我們在這邊捕魚、工作,後來即使我當了美國律師,我的業務還有一大半靠著台灣。


我今年五十歲,就好像踢足球,來到了人生的下半場,自己總會有一些反思,想著該怎麼走,才有意義。我覺得,未來真要能有貢獻、有活力地經營任何一種事業,也就只有十五、 二十年的時間。所以,我從四十幾歲開始就不斷思索,自己到底對社會做了什麼回報、有些什麼貢獻?隨著年紀愈大,這種感覺就愈強烈。


年輕的時候,從讀書到工作,我想的是如何經營律師的業務。做資本市場的律師,服務的對象是企業,企業雖然也是社會的一部份,但他們到底是企業,就是要擴張業務,賺更多的錢,可是我們的社會裡,還有一些比較弱勢的族群,更需要幫助。

我花了不少時間,思考是否要從政,最後才做出決定,在二○○七年踏出第一步,去敲工人黨的大門。工人黨的總部在每個星期一都開放讓民眾參觀,我就先跟值班的黨員接觸、交談,他們再介紹更多黨員給我認識,再透過幾個月、幾年的時間,參加活動,例如,最典型的就是賣工人黨的黨刊,黨員要到新加坡的菜市場、小販中心、咖啡店裡去販賣我們的刊物,這是我們籌資的一大渠道。


再加上各種聚會,透過這些互動,我意識到大家的基本理念類似、大家對於推進民主建設的看法是一致的,所以就更放心,對自己的決定也更有把握。從○七年的第一步,到今年正式參選,著實醞釀了一段時間,這就跟新加坡有名的千層糕一樣,你總要一步一步來嘛。


推動民主,是為了改善民生


不只這樣,從需求面來講,眼前的新加坡,需要更多人挺身加入反對黨,替社會做出貢獻。這最終都是為了改善民生,當然,民主本身也有一定的意義,因為它意味了每個人的尊嚴。


國會裡如果有一個比較強大的反對黨,可以制衡執政黨的話,政府出爐的政策,就會更照顧到人民的需要。


例如,過去五年,對新加坡人日常生活影響最大的政策,可能就是外勞政策。政府為了追求經濟成長,對外打開了大門,除了影響新加坡人的就業和薪水外,也嚴重影響了我們的居住、生活空間、教育和運輸,這是個很重要的政策,但國會裡卻沒有深入的討論。

所以,如果國會裡有比較多的反對黨,那麼,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將會更符合新加坡人的利益。


跟一九八七年的台灣比起來,新加坡民主憲政的條件,還是比較成熟些,我們不需要廢除戒嚴令、允許政治團體成立等,因為那套架構都已經存在,選舉的合法性也被新加坡人所接受,包括反對黨也接受,且願意來參選,他們不是走上街頭,而是走進國會推動改革。


也可以說,我們這套民主機制的「機器」早就從英國引進來,早就在了,問題是需要有人去運作,單單一黨獨大,運作就不如多黨參與國會辯論來得好,所以我認為,需要有更多人投入反對黨的行列。


更何況,加入反對黨的想法,至今還沒被所有的新加坡人接受,年輕人如果想要投身反對黨,家裡的壓力會很大。所以,我也希望藉著這回的參選,扮演承先啟後的角色,替以後的人鋪路,讓他們這條路走得平坦些。


我也聽到好多人說,能不能別再用反對黨這幾個字?我猜,新加坡民眾可能是不希望我們在國會裡,做「無謂的反對」。事實上,我們根本不想這麼做,而是想要扮演負責任的在野黨。


短期之內,我們還沒有能力組織政府,還需要有多一些黨員進入國會,累積歷練與經驗,慢慢地才能爭取到更多的時間、資源,甚至合法性,讓工人黨茁壯。

不過長期來講,新加坡一定要走這條路,讓一個有組織能力的反對黨出現在國會裡,才能起真正的制衡作用,也就是說,你的施政如果不考慮民意的話,下回就有可能失去政權。最終,就是要到這個境界,我們的國會制度才會完善。


472期搶攻新中國6大消費族群
購買

訂閱
我其實沒有花太多時間去想,贏了要怎樣,輸了又要怎樣,因為我的規劃都是一樣的,我就是要貢獻人生接下來的十幾、二十年。


所以,假如我沒有當選,那就意味著:需要做的工作更多了,這包括黨務、跟民眾溝通等;我們要走的這條路會更難走,也更需要有人出來,把路盡量踏平一些。如今當選了,真正的工作,現在才開始,挑戰將是未來的五年,而不是過去的一個月。
 

Froggy

Alfrescian (InfP) + Mod
Moderator
Generous Asset
Sure kenna attack by PAP pariah dogs for being disloyal speaking to foreign press and no guts to speak to local press. The fucking problem is local press is also pariah dogs.

hmmm yes...he is PM potential.

but WP needs to build sufficient minister material around hi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