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oined
- Jul 15, 2008
- Messages
- 15,744
- Points
- 83
this one is very funny indeed! here in sgp, gov destroy our cemenery of much historical values (BT BROWN). but lau goh and many rich actually flew over to china to look for theirs. very contradicting!
excerpt from http://www.zaobao.com/xhd/pages/xhd091029.shtml
吴资政表示,新加坡要建立的是一个含有原属国家成分的独有新加坡文化。他举例说,跟其他新加坡人讲福建话时 ,他会说“我要吃roti(面包)”、“我去巴刹”、“你讲simi(什么)”,这些新加坡式的福建话只有 新加坡人听得懂,不过,无论如何,中国的福建人还是能了解一二,毕竟里头的词汇仍有很多是相同 的。
吴资政昨天是第一次回到吴岭村的祖乡,他告诉记者,回祖乡探访参观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新加坡近日掀起了 一股针对新移民的热烈讨论,他觉得此行有助于把这个课题概念化。“当然,这也因为我的祖乡刚好是在前往泉州 的路上。”
吴资政的父亲8岁时随父前来新加坡,因此吴资政在新加坡属于第二代。
在新移民课题的炽热讨论中,吴资政认为,新加坡人必须意识到三点:第一,新加坡人其实都是移民,无论是 自己或先辈,都来自印度、马来西亚、印尼、中国等国;第二,我国需要另一波的新移民,因为我国的生育率偏低 ,单靠新加坡人本身,今后的人口不会增长,而新加坡经济今后若要取得至少4至5%的增长,需要更多的人力资 源和劳动力;第三,除了欢迎新移民外,也必须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新加坡社会,减少他们与新加坡 人的磨擦。
他说:“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三点,否则继续热议,只会更加情绪化。”
吴资政回乡:有如代祖母回家探亲
“我所知道的吴岭村的情况,是从祖母口中听到的,她很怀念吴岭村,所以常提起吴岭村的事。我今天到这边 来,有一点感动,好像代表祖母回家乡来探亲。”
对于能够回到祖乡探亲参观,吴资政昨天颇有感触,他在接受媒体访问时透露了以上心情。
吴资政也说:“我的祖乡是永春县的一个小村落——吴岭村。能够知道自己出身如此平凡,让我有谦卑的体会 。我父亲就在中国某个县一个不知名的地方的一个小村落里的一个小房间出世。”在堂侄的带领下,吴资政昨天在 祖屋里参观了父亲出生的小房间。
“若其他新加坡人也去追溯他们的根,相信很多人也会有谦卑的体会。我很高兴我的家族史能够追溯到140 3年,我是第17代的后人,都记录得很清楚。我来到吴岭村跟亲戚们聊天,从他们的名字,我就知道我们是有血 缘关系的,因为我和孩子的名字都根据宗谱的辈分表取名,而这本宗谱是我二叔(当年)从吴岭村带 出来的。”
据了解,吴姓源自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后期,最早居住在陕西歧山一带,真正起用吴姓,是部分族人迁到江 苏吴地之后。
吴资政的祖上,可追溯到明永乐二年迁居福建永春湖洋镇五旗岭的吴伦清。从吴资政昨天获赠的宗谱看,吴作 栋是吴伦清的第17代世孙。吴资政父亲吴佳昆、母亲柯桂华、祖父吴光锦(字文绣)、曾祖父吴世醋(字景雅) 等,都清楚记录在宗谱内。吴资政也在祠堂墙上牌匾看到先辈的光荣事迹,其中包括一名大元帅、一名探花、一名 扬州知府、一名西安将军和超过一名进士。
吴资政与夫人昨天在吴岭村参观了祠堂、祖屋以及他叔叔在吴岭村捐钱建设的一栋学校(目前已改用为养老院 )。
据了解,分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有750多万人,其中新加坡就有约103万人。 新加坡的知名泉州人中除了吴资政外,也包括庄日昆、黄祖耀、李光前、骆水兴、蔡天宝、蔡锦淞、黄奕欢、潘受 、刘抗、唐裕和张俰宾博士等。
excerpt from http://www.zaobao.com/xhd/pages/xhd091029.shtml
吴资政表示,新加坡要建立的是一个含有原属国家成分的独有新加坡文化。他举例说,跟其他新加坡人讲福建话时 ,他会说“我要吃roti(面包)”、“我去巴刹”、“你讲simi(什么)”,这些新加坡式的福建话只有 新加坡人听得懂,不过,无论如何,中国的福建人还是能了解一二,毕竟里头的词汇仍有很多是相同 的。
吴资政昨天是第一次回到吴岭村的祖乡,他告诉记者,回祖乡探访参观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新加坡近日掀起了 一股针对新移民的热烈讨论,他觉得此行有助于把这个课题概念化。“当然,这也因为我的祖乡刚好是在前往泉州 的路上。”
吴资政的父亲8岁时随父前来新加坡,因此吴资政在新加坡属于第二代。
在新移民课题的炽热讨论中,吴资政认为,新加坡人必须意识到三点:第一,新加坡人其实都是移民,无论是 自己或先辈,都来自印度、马来西亚、印尼、中国等国;第二,我国需要另一波的新移民,因为我国的生育率偏低 ,单靠新加坡人本身,今后的人口不会增长,而新加坡经济今后若要取得至少4至5%的增长,需要更多的人力资 源和劳动力;第三,除了欢迎新移民外,也必须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新加坡社会,减少他们与新加坡 人的磨擦。
他说:“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三点,否则继续热议,只会更加情绪化。”
吴资政回乡:有如代祖母回家探亲
“我所知道的吴岭村的情况,是从祖母口中听到的,她很怀念吴岭村,所以常提起吴岭村的事。我今天到这边 来,有一点感动,好像代表祖母回家乡来探亲。”
对于能够回到祖乡探亲参观,吴资政昨天颇有感触,他在接受媒体访问时透露了以上心情。
吴资政也说:“我的祖乡是永春县的一个小村落——吴岭村。能够知道自己出身如此平凡,让我有谦卑的体会 。我父亲就在中国某个县一个不知名的地方的一个小村落里的一个小房间出世。”在堂侄的带领下,吴资政昨天在 祖屋里参观了父亲出生的小房间。
“若其他新加坡人也去追溯他们的根,相信很多人也会有谦卑的体会。我很高兴我的家族史能够追溯到140 3年,我是第17代的后人,都记录得很清楚。我来到吴岭村跟亲戚们聊天,从他们的名字,我就知道我们是有血 缘关系的,因为我和孩子的名字都根据宗谱的辈分表取名,而这本宗谱是我二叔(当年)从吴岭村带 出来的。”
据了解,吴姓源自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后期,最早居住在陕西歧山一带,真正起用吴姓,是部分族人迁到江 苏吴地之后。
吴资政的祖上,可追溯到明永乐二年迁居福建永春湖洋镇五旗岭的吴伦清。从吴资政昨天获赠的宗谱看,吴作 栋是吴伦清的第17代世孙。吴资政父亲吴佳昆、母亲柯桂华、祖父吴光锦(字文绣)、曾祖父吴世醋(字景雅) 等,都清楚记录在宗谱内。吴资政也在祠堂墙上牌匾看到先辈的光荣事迹,其中包括一名大元帅、一名探花、一名 扬州知府、一名西安将军和超过一名进士。
吴资政与夫人昨天在吴岭村参观了祠堂、祖屋以及他叔叔在吴岭村捐钱建设的一栋学校(目前已改用为养老院 )。
据了解,分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有750多万人,其中新加坡就有约103万人。 新加坡的知名泉州人中除了吴资政外,也包括庄日昆、黄祖耀、李光前、骆水兴、蔡天宝、蔡锦淞、黄奕欢、潘受 、刘抗、唐裕和张俰宾博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