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 addresses are NOT logged in this forum so there's no point asking. Please note that this forum is full of homophobes, racists, lunatics, schizophrenics & absolute nut jobs with a smattering of geniuses, Chinese chauvinists, Moderate Muslims and last but not least a couple of "know-it-alls" constantly sprouting their dubious wisdom. If you believe that content generated by unsavory characters might cause you offense PLEASE LEAVE NOW! Sammyboy Admin and Staff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your hurt feelings should you choose to read any of the content here.

    The OTHER forum is HERE so please stop asking.

Indian Muslims go Gong Fu

nkfnkfnkf

Alfrescian
Loyal
xin_3320805190946593138266.jpg


Lon Pray Pray hor: :biggrin: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8/19/content_9496271.htm

外国人的武术梦
2008年08月19日 09:52:40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7月8日,在印度南部城市海得拉巴的一所学校内,几名女学生在练习中国武术。该校内10岁至16岁的学生在上学期间,每周都进行武术学习。 新华社/路透

或衣袂飘飘仗剑而立,或刀光霍霍声势夺人,说到中华武者,中国人的脑海里浮现的大都是这样的水墨画卷。

在河南登封,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已成为画中舞刀弄棒的主角。据粗略统计,目前在登封习武的外国人,至少也有数百人。对于一些外国人来说,武术就是中国文化载体。习武,便是体验中国文化的最直接的方式。

8月初的一天下午,本刊记者到达少林鹅坡武术学校的时候,已是残阳西斜,外国学员们刚刚结束一天的训练。“他们正在吃饭,稍等一下吧。”学校的一位负责人说。

每天5点10分起床,晨练;7点早饭;8点30分到11点上文化课;下午3点30分开始武术训练,到6点结束;武校每一天的生活如此周而复始,清苦而单调。不过这些外国学员们已经适应了拜师学武的生活。

“很好呀,我早就习惯这里的生活了。”这个21岁的瑞士人起了一个很中国的名字 ——马超,他已在登封习武3年。“我一直对中国感兴趣,16岁的时候就来中国旅游过3个月,到过北京、郑州,之后才知道了登封。19岁的时候,我就来登封学武了,我的目的就是感受不同的文化。在这里学完之后,我还要去东方的其他国家,比如日本。”

24岁德国人王菲则是以马超为榜样来到了中国。“我爱好中国功夫,偶然在德国的电视节目里看到介绍马超,才知道登封有这样的武术学校,我就来了。以前了解武术的途径就是电影和电视,虽然明白影视里的武术和现实里的武术是不一样的,但我来的时候,还是想着可以在这里学到电影里的那种飞檐走壁。”王菲笑着说:“现在我对中国武术的认识多多了。我的计划是在这里学习两年半,然后再到其他地方去继续学习,比如说武当山。”

少林武僧团培训基地21岁的西班牙小伙阿力,也是被中国文化所吸引来到这里的。“我的嫂子是中国人,经常告诉我有关中国的事情,所以我对中国的了解比一般西班牙人要多一些。有关少林武术的事情也是从嫂子那里听来的,我一下子就着了迷,忍不住想来看看。现在学了7个月,我准备学上5年。”

和阿力同宿舍的一位来自法国的小伙子说,自己来登封的目的,除了学习武术,还要学习中文。他用很生硬的中文告诉记者:“学校的训练很好,少林武术很好。这里的人也很好。”

而对于另外一些外国人来说,中国武术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基。

在少林鹅坡武术学校,本刊记者见到了一对韩国兄妹——16岁的姬才焕和12岁的姬海兰。他们来到登封已经4年了,一直在这里学习。“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回首尔几天。”妹妹姬海兰已经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中文,甚至河南话她也说得不错。

刚到鹅坡武校的时候,姬海兰抱住送她来的爷爷的腿半个多小时不撒手,哭着闹着要回首尔。而现在,12岁的姬海兰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她已经很清楚为什么要来中国学习武术。“现在在韩国上学竞争很激烈,就算考上了名牌大学,工作也很不好找。情况和中国差不多,甚至比中国的竞争还要激烈。所以,学习武术就是我的出路。虽然学武很辛苦,但中国人说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的目标,就是当一个功夫明星。”

4年的浸染,姬海兰已经渐渐爱上了中国武术。“说句老实话,武术在韩国知名度还不是很高,很多韩国人并不了解。我和哥哥来中国以前都没有听说过少林武术。跆拳道在韩国更流行,练习的人也很多。但是我不喜欢跆拳道,我觉得武术更好看,更帅气。”

哥哥姬才焕的目标则更加现实,已经上高一的他,计划在修完中学课程后参加高考,在中国上完大学之后再回韩国。

“我的目标是北京体育大学,学习和武术相关的专业。”姬才焕说:“大学毕业之后,我准备回韩国开一家武馆。这都是和爸爸妈妈商量好了的。”

本刊记者了解到,这对韩国兄妹在登封学武一年的费用在10万元以上,这对一个在韩国做服装加工生意的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姬海兰说:“父母已经为我们花了不少钱。”但兄妹俩充满了信心,他们相信,通过学习中国武术,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有着同样想法的,是在少林武僧团培训基地求学的一位12岁越南孩子。翻译不在身边,我们费了半天功夫,也没有搞清楚他的名字。这个通过看电影爱上武术的孩子,在登封一年多时间了。“我喜欢猴拳、蛇拳这些和动物有关的功夫。”

对于自己此后10年的人生,他有了明确的规划。“就在这里学上10年,然后回国去开武馆。”他告诉记者,河南的释小龙武校已经在越南开办了分校。说到这些,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憧憬。记者明白他的潜台词,一个越南人学好了中国功夫,一样可以教自己的同胞学中国功夫。(《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泽伟张兴军)
 
Top